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

身边好护士:重症医学科的“男丁格尔”

来源: 医院宣传科  时间: 2016-05-05 点击人次:     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

    说起护士,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女性、天使、温柔、细腻等诸多名词,护理工作似乎一直是女性的领地。近年来,随着护理专科的细化,男护士的数量逐渐增多,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注册护士中男性比例约占1%,已经成为医院护理大军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让我们走进章丘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,去认识一位朝气阳光的“南丁格尔”先生——范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累不垮的“强哥”

    29岁的范强,已经是重症医学科的“老护士”了,自从2011年进入市人民医院工作,他从事重症医学护理已经有六个年头,对于护理工作流程操作已经相当娴熟。谈及当初的职业选择,范强讲起了一个小故事:小时候他有一条养了多年的狗,对待它就像家人一样,有一次小狗生病了,去了很多医院看病都没有起色,最后眼睁睁看着它咽气。那种面对生命流逝束手无策的无奈,深深触动了范强。从那时起,范强就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:我要立志当一名医生,尽最大努力去挽救生命。多年来,范强一直以此来激励自己,在工作中脚踏实地、尽职尽责,用娴熟的技巧和细致的观察,服务于他护理的每一个患者。由于精力充沛、吃苦耐劳,被大家戏称为累不垮的“强哥”。

    重症医学科是无陪护病房,家属只在特定的时间前来探望,患者的治疗、观察、翻身、吃喝拉撒等等大事小情,都由专业护理人员来完成,不仅需要细致的观察,更需要精心的看护,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。仅仅为患者翻身,就需要3-4个护理人员共同完成,难怪有人会说,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不能用“工作量”来概括,而要用“劳动强度”来形容。

    由于接诊的大多数是长期卧床的患者,患者的胃肠功能不好,为患者灌肠通便是经常的事情。这种又脏又累的活,大家唯恐避之不及,但是范强总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,主动请缨。

    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,因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入住重症医学科,患者胃肠道衰竭、腹胀严重、呼吸机气道压力很高,这一切都不利于患者的进一步康复。虽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,前一天已经进行了灌肠,但是考虑到治疗的需要,范强主动提出为患者再次进行灌肠,并扩肛通便。如果不是在重症医学科,很难想象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可以为一个陌生的患者处理大便。但是范强想到的是尽快帮老奶奶畅通肠道,解决痛苦。一次灌肠、两次灌肠、按摩腹部、清理下身......坚硬如石的宿便终于排清了,排气通畅了,腹部压力正常了,氧合指数好转了。经过积极治疗,几天后,老奶奶转回了普通病房。

    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导致护士的饮食休息不规律,午饭常常要推迟到下午1、2点钟,一顿饭要分几次吃完,还没吃上几口,那边又来急诊病人了,等忙完病人饭已经凉透了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加班加点、延迟下班的次数,范强已经数不清了。“在我们科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,有时候我正点下班,反而会觉得有点意外。尤其是下夜班之后,我们科的小伙子累的都推不动摩托车,在休息室倒上一杯水,还没等喝,人就累的坐在椅子上睡着了......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男护士可以做得更好

    提起从事护理工作的感受,范强用“充实”一词来形容。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情,每天都面对新的情况,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,忙忙碌碌但是很有成就感。的确,相比女护士,男护士具有体力充沛、思维理性、临危不乱等诸多优势,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抱有偏见。

    范强在实习时也遇到这种情况。那是一个在内科住院的阿姨,需要注射肌肉针,当范强端着治疗盘走进病房的时候,患者家属连连挥手说:“换人换人,一个男的粗手笨脚的,肯定扎得不好。”当时范强虽然心里很委屈,但仍然尊重了患者的选择。从此,他更加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,力争一针见血,解除患者的疑虑。很快,当转科到骨科时,一个住院的小朋友点名让护士叔叔扎针,从这件事,范强第一次感受到男护士被人认可的喜悦。

    在临床工作中,男护士的优势很快凸显,除了体力好、耐力强,在操作维修设备方面,男性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一次,一位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需要紧急进行血滤治疗,但是患者的血红蛋白不足70克,血滤机无法识别血液导致不能正常工作。时间在与生命赛跑,请专业的维修人员已经来不及了。范强经过细致观察,发现导致血滤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是光感探头,他突发奇想,用一张纸挡住了光感探头,血滤机马上启动了,生命通道畅通了,患者得救了。在场的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。小到校对输液泵,大到维修床档、滑轮,范强总能手到擒来,被护士长戏称:抢了设备科工程师的活。

    在护理工作中,范强深刻体会到:护理技术固然重要,心理沟通同样不可忽视。有一位入住重症医学科的阿姨,平时基本都处于无意识状态,但是每次帮她翻身、吸痰、观察导管以及做各种护理时,范强都会跟患者说说话。“阿姨,今天各项指标都不错,很快就可以回病房了。”“脸色看起来好多了,红扑扑的呢。”“要多吃东西才能增强体力,咱很快就好了。”虽然这些话患者不一定能听见,但是范强总是习惯一边跟患者交流,一边做治疗。当患者终于清醒地拔掉呼吸机,可以开口说话的时候,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:“你就是强哥,我认识你,谢谢你一直鼓励我”。通过这个患者,范强认识到: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从某种程度上讲,更甚于生理治疗。在生命的紧要关头,无形中的话语,都可能化为鼓舞患者战胜病魔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护理工作就意味着奉献

    如今在工作中,范强已经是独挡一面的护理小组长,也是我市为数不多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之一。然而“陪伴家人”对于范强来说却是一种奢望。因为作为一名护士,就如同一名战士,病情就是命令,需要随时应对、随时上场。“护理工作就意味着奉献”,这显然不是一句空话。

    范强的父母远在长清老家,母亲患淋巴系统疾病十几年,作为独生子的他每年回家的次数总是屈指可数,更多的时候是父母乘车一个多小时来看望他。母亲的病情需要定期住院治疗,陪床的总是父亲,孝顺的他总是利用下夜班时间乘车赶到医院,下午再匆匆赶回来接班。其实,自己的母亲又何尝不是病人,又何尝不需要照顾,但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,范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。

    “不只是我,科里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。由于护理人手不足,夜班排不开,我们科的护士怀孕8个月还主动要求上通宵夜班。一个孕妇都能去付出、去承受,我一个大小伙子还有啥顾虑的。”

    今年春节,由于天气寒冷,呼吸系统、有机磷中毒等急危重症患者激增,重症医学科床位爆满,几乎每天都在加床,所有人员放弃休息,加班加点,只能利用下夜班的时间与家人团聚,怀孕的准妈妈、刚结婚的新娘子也不例外,在阖家团圆的时刻,他(她)们的选择看似平凡,实则伟大,放弃了一个小家的团圆祥和,为的是大家的幸福安康。

    “选择了这份职业,我们早就没有过节的概念了。”范强笑着说。在他的人生字典里,对男护士有着自己的理解:“在重症医学科工作,虽然没有感受到‘激情燃烧的岁月’,每天都是重复着每一步护理流程,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的技术操作更加娴熟,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,我也更加热爱这份工作。当患者病情平稳、转出重症医学科时,家属脸上幸福的表情和感激的目光,就是对我工作最好的回报。”


  • 打印本页
  • 关闭本窗口